发布信息
首页>其他信息

山东大学威海分校“ALC”暑期实践团队走访嘉祥县教育局

更新时间:08-06收藏删除置顶

7月31日下午,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“ALC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济宁市嘉祥县,针对嘉祥县留守儿童学校的开展情况对教育局张科长进行了采访。
下午三点,团队成员准时到达嘉祥县教育局。张科长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之情,同时向队员们为留守儿童所提供的帮助表示了感谢。首先,张科长简要介绍了梁宝寺镇留守儿童学校的情况。据介绍,梁宝寺镇地处嘉祥县西北部,离县城较远。近年来,由于大量人员外出务工,造成全镇500多名儿童少年留守在家。这些孩子长期和父母分离,在学习、生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,有的孩子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乏进取心、孤僻任性、胆小自卑、心理失衡、学习困难等情况。针对这些情况,梁宝寺镇在原嘉祥县桐庄中学的校址上,建造了大型餐厅及高标准宿舍,让全镇留守儿童进入该校学习,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第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。学校现有7个班,400余名学生。学校的开展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,集中了宝贵教育资源。
在谈及梁宝寺镇留守儿童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经验时,张科长介绍,学校开办四年来,县委县教育局给与高度重视,牢固树立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的办学理念,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,以素质拓展为目的。在07年,学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,在学校进行文明礼仪试点教育,08年被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组委会命名为“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示范学校”,嘉祥县教育局也被评为全国文明教育先进单位、示范区。
在访谈过程中,队员们还了解到,嘉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。由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同,他们也形成了不同的品格。为此,教育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去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。他们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,举办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;设立心理咨询教师,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进行辅导;将成绩评定与品德评定综合进行,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。
当被问及打工子女是否应当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,张科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认为,如果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,会有很多不稳定因素,如教育的不稳定、生活的不稳定等,且不利于有效的管理;而设立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,在保证学生们学习时间的同时,更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,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。
在访谈结束之时,张科长为团队书写下了自己的寄语,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中去,投身到社会中去,多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。

  • 此信息是3年前发布,联系方式已隐藏